关晓彤把蔬菜三明治和低卡彩椒碗带火了。
或许关晓彤这样吃是对的。但绝大部分人,都不应该向明星学吃喝。
别管关晓彤还是关大彤,她都是明星。
和明星学吃喝,真的不如去医院挂营养科,学习一些营养学知识。
很多人陷入一个思维误区,认为用节食变瘦是个好方法。
然而,节食容易造成肌肉流失。
肌肉是个好东西。
无论男女都喜欢壮实的肌肉,这受文化因素影响,也源自本能审美。
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看,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倾向于欣赏那些表明健康、力量和保护能力的特征肌肉。肌肉是生存能力和基因优势的信号。
哪怕什么都不做,肌肉也在默默帮人体燃烧热量。肌肉越多,基础代谢越高,身体每天的能量消耗基础就越大。这样一来,就算多吃一点,也不容易发胖,反而越吃越有力气,越有力气越能动,越能动就越容易瘦——这是一种良性循环。
反过来,如果靠节食瘦下来,一旦丢了肌肉,基础代谢会下降。吃一点点都容易囤脂,运动也乏力,脂肪反弹更快。这就会瘦得快,胖得更快。
我以前不懂,为什么《科学》上提到,“20-60岁,无论男女,代谢率都保持稳定”,为什么40岁后人更容易变胖?
看过《半糖生活》,我恍然大悟,这应该和人在三四十岁后,肌肉明显减少有关。
话说回来,暴饮暴食自然有害,一味靠节食来完成减肥的思路,同样不可取。
与其学明星饿肚子,不如科学饮食、适度锻炼,保住肌肉,稳住代谢,才能瘦得健康、持久。
我一直反对大多数人学明星吃喝。还有个主要原因,是大部分人和明星的生活逻辑不一样。
明星的生活逻辑是,我要上镜好看。毕竟,上镜好看是明星们的工作。
大部分人的生活是,我要保持身体健康。健康的身体是好好工作和生活的本钱。
每个人的工种不同,不要拿别人的答案,来回答自己的问题。
如果你关注明星们的食谱,你会发现ta们为了上镜,用最低热量的食谱维持生命特征的决心有多强悍。
而这对我们的借鉴价值很低。
我在2017年在世贸天阶商圈工作,十一月的某天午后遛弯,就见到马思纯和陈伟霆一起出席活动。
我也凑热闹看了两眼,印象中马思纯骨架大,目睹真人,并不觉得算多大。类似的例子还有蒋欣,镜头上看上去略胖的人,在生活中都算瘦的。
我见过张天爱,太瘦了。某一届浪姐,有个女明星说张天爱好瘦啊,这也是我当时见到她的感受。
像刘晓庆那种大口吃肉不忌嘴,简直就是清流。然而,99%年轻貌美的女明星,是不敢像庆奶那样吃的。
当下娱乐圈的明星太瘦了,为了变瘦,已经不能正常吃饭了。比如,某位湾湾女星,在《浪姐》就提到,她已经好多年都不吃盐了,担心浮肿。
少吃盐是好的,但不吃盐,你能受得了?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建议,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。
原因是,盐的主要成分是钠,过量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。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,且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mg。
或许有聪明人想到了,我吃低钠盐就好啦。
这个思路确实不错。
低钠盐比较适用于高血压患者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——天知道,我因为患三高的父母,学了多少这方面的知识。
然而,像肾功能不全者,高温作业者、重体力劳动者等不适于用低钠盐的。
比如重体力劳动者,在高温和高强度劳动中大量排汗,汗液中会流失大量钠、氯、钾等电解质。身体是需要补充钠等电解质维持电解质平衡。
这也解释了重体力劳动者,更喜欢吃重油重盐高热量的东西,因为他们的工种决定了,多吃重油重盐高热量食物反而是一种优势。
总而言之,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,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,不要拿别人的习惯套用自己的生活。
祝你吃好喝好,身体健康。
五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